第294节
有个挽着高髻的年轻妇人从两人进来就注意到他们了,见着那少年郎从进来后就落后一步地跟在后面, 而她再去看那位长得面容姣好, 举止大方的貌美小娘子,不自觉地就把那少年郎当成了这小娘子的随从。 她轻步过来,莞尔笑着问:“小娘子是瞧中了这条帕子?这帕子是绣娘花了两月的功夫才绣好的,你看这上面的黄鹂,可不差那些活物。” “确实好看。”阿锦赞同地点头。 她有些爱不释手地拿在手中,摸着上面的黄鹂, 便是何娘子都没有这般精妙的绣工。 阿锦问道:“掌柜的,这是要多少银钱?” 年轻妇人道:“这价钱不高, 只要两贯钱。” 阿锦撇了撇嘴角:“有些贵了。” 年轻妇人笑呵呵地说道:“小娘子, 这帕子仅此一件,你去其他绣坊瞧瞧, 可没这么好的绣工。” 阿锦挑起眉:“不能再便宜些?” “这……”年轻妇人有些犹豫,她看这小娘子穿戴不似寻常,应当是那些小门小户家中的姐儿,手里头有点钱,但不多的样子。 看来是不能在这小娘子身上拿到高价钱了。 年轻妇人不再犹豫,只压价了五十文。 阿锦听到她这话,抿了抿唇,直接便道不买了,“我还是看看绣花线吧,你这可有哪些好颜色的绣花线,都拿来我瞧瞧。” 年轻妇人神色复杂地看向她:“小娘子不再考虑?” “不考虑了。”阿锦语气坚定,直言道,“郎君说过,花钱要花在刀刃上,你这条小小的帕子就要卖这个价,不值当。” 年轻妇人:“……” 原来是大户人家的大丫鬟,怪不得穿得如此好颜色的衣裳,却不舍得买一条好帕子。 与此同时,许黟和阿旭两人已经买好香料出来,要去找阿锦他们汇合。 驴车行了没多久,便看到停在绣坊外的旺财,以及趴在后面懒洋洋半眯着眼睛的小黄。 小黄耳朵一动,抬起头看向前方,见到阿旭,兴奋地“汪汪汪”叫起来。 刚买了绣花线的阿锦还没来得及买料头,就与二庆听到外面传来的狗吠声。 年轻妇人微微疑惑:“哪来的狗叫?” 阿锦和二庆默契地同时转身,快步地往外走,走出绣坊门,看到是许黟他们来了,才松开一口气。 “买好了?”摸着小黄脑袋的许黟抬起眼睑,对着他们问道。 阿锦摇摇头,说还差些料头没买。 “郎君你且等我一会儿,我很快就回来。”说着,阿锦就转身回去了。 而那年轻妇人也跟着出来了。 在看到许黟时,那妇人停顿住脚步,眉梢微微地拧起来,仔细盯着许黟好一会儿,才不确定地朝着许黟走过来。 许黟在这位妇人出来时,便已经注意到了她。 不过他只看了一眼,就将视线挪开了,这妇人……他不认识。 只是片刻间,年轻妇人已经来到许黟的面前,她斟酌问道:“这位郎君可是姓许?” 许黟心中诧异,认真地看向这年轻妇人,脑海里飞快思索,想着他何时见过对方,一面淡定反问:“在下是姓许,敢问这位娘子是哪位?” 年轻妇人旋即笑道:“我是明家的三房二奶奶,你还记得明和村吗,你娘是明和村人,她是我二房姐姐。” 闻言,许黟眼底的惊诧微微变化。 明和村…… 多少年了,这还是头次有人在他面前提起明和村。从他脑海里的记忆中,他娘嫁给他爹后,几乎是不与明和村的亲戚来往。 许黟并不清楚里面的缘由,后来他偶尔知晓,明和村早些年时闹过灾,他娘的娘家人,早就搬走了。至于去了哪里,他便不知晓了。 再去看眼前的妇人,模样三十岁出头,只比他大不了多少岁。 又说他是他娘的堂姐妹,许黟是有些不相信的。可又想着,年纪小不代表着辈分低,或者真的是他未曾谋面的亲人。 明娘子见许黟迟迟不说话,以为是他不信,便立时又道:“我记得你叫黟哥儿,在你十二岁那年,我去见过姐姐,记得你模样。你与你阿娘长得很像,哪怕如今眉目都长开了,依旧有几分相似。” 许黟隐在袖中的手指头微动:“你真的是明姨妈?” 明娘子欢喜地点头:“正是我哩,没想到还能在这儿见到黟哥儿。” 她想了想,问道,“对了,适才那小娘子是你的丫鬟?黟哥儿你这些年都过了什么样的日子,怎么与以前大不相同了?” 许黟淡笑回她:“明姨妈记挂了,阿锦是我的徒弟,爹娘去了之后,我便弃文学医,如今游历四方,便刚来到普安。” “正巧了,你既然来了这里,不如到姨妈家中落脚。”明娘子道,“也好让家中的哥儿姐儿识得你。” 许黟露出为难神色,道:“会不会给姨妈带来麻烦。” 明娘子捂脸低笑:“怎么会呢,这些年来,我在普安也没个娘家的亲戚,难得今日能碰到黟哥儿,欢喜还来不及,如何会觉得麻烦。” 她也不客套,直接上手拉起许黟的袖子,引着他进到绣坊里。 许黟看向被拉住的袖子,轻微地皱了下眉梢,有些彷徨地跟上她的步伐。 明娘子一面走着,一面跟许黟说她是这家绣坊的掌柜娘子,这绣坊里十几名绣娘都归她管。 又道,她夫家在普安不过是小门小户,靠着她在外挣得些银钱,这些年日子才渐渐好起来。 她如此热情,仿佛与许黟不是头回见面。 这让许黟有些不适应,只点头应着,跟着她进到茶室。 茶室是接待贵客的地方,里面点着熏香,烹煮着茶水,桌几上摆放着精致点心。 明娘子拿了盘红豆糕点放到许黟面前,笑着说:“你好生坐着,等姨妈忙完再来寻你。” 许黟点点头,笑着让她去忙。 等人撩起帘子离开了,许黟缓缓舒出一口气,他闭了闭眼,深处的记忆里,确实有位明姨妈。 那是原主很多年以前的记忆了,许黟接收得有些模糊。 只记起来,这位明姨妈出嫁后,便再也没有与他娘有过联系。 不过他也能理解,这年头女人嫁做他人妇,就不好自己做主了。别说是去见已做他妇的姐姐,便是想要回娘家,讲究的都要先递个帖子。 许黟若有所思地拿起茶喝了一口,他只是被这位明姨妈的热情给吓到了。 候在旁边的阿旭欲言又止地看向许黟。 “郎君,我们要在这里等着吗?” 许黟道:“你出去寻阿锦和二庆,你让他们不用跟着,在城中随处找个地方歇脚就好。” 说着,他想到什么,朝着阿旭使了个眼神。 阿旭连忙上前,弯着腰靠近许黟。 许黟低声道:“你跟二庆换,去打听下这位明姨妈。” 阿旭听着郎君的安排,面色凝重起来:“只有二庆留在郎君身边吗?” 许黟笑了笑:“怎么,不信任我?” 阿旭低垂着眼眸,摇头说道:“我和妹妹都不在郎君身边,见不到郎君,我不放心。” 许黟拍拍他的肩膀:“也罢了,你这不放心可落回去,要是让阿锦跟着,我还要分心。” 阿旭抿直了嘴角:“……” 顷刻,许黟就催促着他,阿旭无法,只好领了任务出去寻妹妹和二庆。 阿锦和二庆听到那位妇人竟是郎君的姨妈,纷纷惊愕。 这也太巧合了。 明娘子重新接待他们时,已经换了新面貌,不仅给他们便宜的低价,还多挑了两条素白帕子送给阿锦。 阿锦迷迷糊糊地拿着买好的东西去到茶室。 看着若无其事坐着喝茶的郎君,瞬间心安了不少,可又想着郎君不让他们跟着,阿锦就有些委屈。 许黟在她扁着嘴想要说话前,先开口:“你们还有别的事要做,我们初来乍到,对着普安极为不熟,阿锦你带着二庆,去探一探那些医馆。” “哦。”阿锦不情不愿地应着。 许黟乐得笑起来:“你如今倒是脾气越发见长。” 阿锦闻言,扯了扯嘴角,敷衍地说自己错了,接着便道,“郎君这是打发我呢,还是真的想让我去探情况?” 许黟淡定道:“自是后者。” 阿锦咬口说她不信,但许黟是郎君啊,她只好忍着,想着等会便要好好地交代二庆,让他看紧郎君了。 可又担忧二庆拖郎君的后腿,毕竟二庆的拳脚功夫都是瞎练的,哪怕这些日子跟着他们练起忽雷太极拳,却还没有得到要领。 “真的不换我跟着郎君?”阿锦咬着下嘴唇,不死心地问,“不让我跟着,让哥哥跟着也行啊。” 许黟忍无可忍,抬手敲了她额头,让她安静。 “给我规矩待着。” …… 快到晌午时刻,明娘子终于忙完过来,口里笑着说:“黟哥儿久等了罢,今儿生意好,来了些小娘子买帕子,难免多耽搁了些时辰。” 许黟起身:“无妨事儿,这茶室里有喝有吃,安逸得很。” 明娘子挽了把垂下来的发丝,说道:“既如此也不能多待了,外面备好车辆了,黟哥儿跟我同乘吧,我好与你说说话。” 许黟听了,面不改色地说道:“好啊。” 说着就跟着明娘子出去,坐上外面候着的驴车。 车厢有些拥挤,勉强只能坐两个人,许黟对着二庆使了个眼神,让他跟上来。 二庆急忙架着自家的驴车,紧张地跟上前面那辆。 车厢中。 明娘子与许黟拉闲散闷,期间,主要都是她在说。 她作为绣坊的掌柜,向来长着张能说会道的嘴巴,哪怕许黟对她的态度依旧不熟,却丝毫不妨碍她发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