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H - 历史小说 - 我回科场捞人上岸[科举]在线阅读 - 第187节

第187节

    但新朝用前朝旧币又实在磕碜,不成样子。

    所以,太·祖祭出两轮大招。

    第一式,全面禁止前朝旧币流通。

    手头尚有余币的,也不作废,可到官府等额兑换新币。

    只是,政府要先赊几天账:)

    靠着这一批回收的旧钱废物利用,太·祖铸造了本朝第一批大宁通宝。

    原先钱币大多叫元宝,太·祖嫌弃同鞑靼国号撞衫,一律改称通宝。

    第二式,铁着头再度推行纸币。

    前朝已有王莽一个铁头,七改八改币制,愣是改到亡国,智囊团提出这一招时,血的教训叫太·祖犹豫许久。

    但贫困最终叫他不得不低头。

    为了节约政·治成本,他不仅全面禁止金银作为货币流通,还限制了铜币发行量。

    做足了万全准备,太·祖总算推出他的大宁宝钞,并强制民间使用。

    只可惜,同王莽一样,太·祖手里也缺一本《经济学原理》,没有勘破王莽币改失败的真谛。

    货币价值,从来不由政府指定。

    金属之所以能作为货币稳定流通,是因为它本身就有价值,是大家约定俗成的硬通货。

    而大宁宝钞的发行,既没有考虑社会真实的货币需要量,也没有设置准备金以应付兑换,将“纸”与“价值”画上等号。

    结果显而易见,宝钞发行不久,老百姓就发现被驴。

    原本家财万贯的某富商,积极相应朝廷号召,将身家悉数兑成宝钞,可最后发现,宝钞就是一叠纸,当隔壁左右张老板、李老板、王老板都只认金银铜币的时候,他就傻眼了。

    一夜之间,一贫如洗,不外如是。

    至于张老板、李老板、王老板为什么不认宝钞?

    自然因为他们生意做得大。

    到小倭国走私时用纸币,鬼子大骂:你们中国人,大大的坏!

    不止对外贸易不吃这几张纸,就周边倒货,也不好使。

    偏远些的寨子、山头,“三宣六慰”百夷土司的少数民族兄弟们,也大翻白眼:中原人已经潦倒成这样,拿着几张纸就出来招摇撞骗了?

    渐渐大家宁肯冒险私用金银,也不待见宝钞。

    咳咳咳,总而言之,造币此事,太·祖在时就宣告破产。

    可他并没死心,仍令后世子孙务必继续狠撞南墙,直到撞通。

    神宗不傻,看穿了此路不通。

    他一直想在钱币上做文章,一来是想证明他比他老子有才。

    可又不能明目张胆说他老子抑金属币兴纸币的国策是错的。

    只能挂羊头卖狗肉,假借“白币”名义,实则阳奉阴违,偷偷给宝钞带来的通货膨胀擦屁股。

    白币说穿了,也是金属货币。

    掺入白银,面值远远高于普通铜币,本意就是作回收宝钞之用。

    二来,他也想学历代皇帝大佬,将年号印在钱上,狠狠搞一波个人崇拜。

    神宗一贯好大喜功,白币发行越是难,越成为他心心念念的“千秋大业”。

    所以方徵音一提,他喜不自胜立马拍板——铸!

    开薪日,哦不,开新世,必须铸新钱!

    这事七转八折,开铸钱局最终定在了两京、浙江、广东、福建五处。

    南直、福建被顾二带着几家徽商字号收入囊中。

    剩下三处,皆被陈尚书一系分销殆尽。

    至于方家,在其中又是个什么角色?

    顾劳斯暂时还没想明白。

    这时候泰王突然大张旗鼓倒腾古币,顾劳斯用屁股想,都知道事情不是很简单。

    第135章

    关键是泰王不仅倒币, 还几次三番递话,要约他一起赏鉴。

    美其名曰:玩家要邀行家切磋。

    假·行家:谢邀。

    气虚体弱,切一下就碎。

    他看不懂泰王。

    权斗老手就在身边, 顾劳斯决定不再为难自己, 果断抱腿, “爹啊, 泰王近日小动作频频……”

    谁知他爹不买账了。

    自从家法之后, 顾准早就翻身儿奴把歌唱,这把婉拒得滴水不漏。

    “儿哇,你也听到了, 爹爹奉旨马上要去查办湖广、江西。你也知道, 那处三司上下要员早被杀了个干净, 毁尸灭迹得如此利落, 一看就是专业的,哪里还查得出东西?”

    他一拍大腿, 面露愤愤之色。

    “唉,方徵音那老匹夫,见不得我一点好, 死也要拉着我垫背。”

    “你爹我啊,泥菩萨过江。”

    他长吁短叹,阴阳怪气,“这时候,管他什么太子、泰王, 可都顾不上咯。”

    顾悄:……

    他幽幽道,“娘不在, 我就不是你手心里的宝儿了吗?”

    顾准被麻得虎躯一震,连连摆手。

    “你已是谢家的宝, 身份贵重,爹可捧不动你了。”

    这不是宝,是秤砣吧。

    顾劳斯宽面条泪。

    他爹似是嫌他不够苦,抻着胡子继续扎铁。

    “神宗膝下皇子,在他跟前得脸的,早先都斗死了;

    不得脸的,差不多也被太后、陈皇后搓磨死了。

    孙辈也所剩无几。

    明孝的嫡长子生来带疾,不及弱冠就去了,余下三子,或资质平庸,或年纪尚小。

    以他年岁,自知国不可无储。

    明孝突然失踪,就算他想在太孙里再择一人培养,可光阴等不得,朝臣也等不得。

    眼下神宗境地,兜兜转转竟与当年高宗一样。

    他宁枢一脉,竟再也挑不出一个合适的继承人。

    若我猜得不错,当下他最好的应对之策,就是推出你与宁昭雪。

    用愍王一系一明一暗两个靶子,引谢家、陈家与我等旧臣,斗个难分难舍。

    如此他坐收渔翁之利。

    若是太子得归,便可一举为他清外戚、除权臣、肃清逆党;若是太子回不来,他亦能另选顾命,互为掣肘,以保幼帝顺利掌权。

    所以泰王只是个开始,还有的是麻烦在后头。

    儿哇,路既是你自己选的,怎能撞一头就哭着回来找爹呢?”

    老大人说完,无情负手,留他一个绝情的背影。

    只是那脚步松快,有一种溢于言表的快乐。

    “谁叫那时你为了谢昭,坚决不做爹爹的快乐小狗呢……”显然老父亲是被他伤狠了。

    顾劳斯悔不当初,尔康手挽留。

    “爹,让你犬子再选一次好不好?!”

    “晚咯,儿砸。”

    他到底心疼傻儿子,临走还是不吝秘传一计。

    “琰之我儿,名利场中,瞬息万变。爹授你一句万能宝典——人傻,就以不变应万变!”

    “遇事多想想,你有什么,人求什么。

    假以人求,守你所有,如此而已。”

    顾劳斯如有所悟:我空有满腹才华。

    这意思是叫我认真办学……吧?

    才怪!

    那也要办得成才行。

    瞪着不依不饶追到集训营门口的泰王,顾劳斯一整个不太好。

    安庆百名考生,来自一府六县各学。

    包吃包住包教学的冲刺集中,哦不,集训营,首先要解决的是,上哪找个大院子,能一口气塞下这么多寄宿生。

    还要一并解决学生衣食住行与笔墨文房。

    有一说一,山里出来的县学生,大都两袖清风、一身补丁,真的怪穷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