满唐华彩 第869节
书迷正在阅读:小可爱穿越后成了大佬心尖宠、恋爱脑怎么你了、我有七个发疯人格[无限]、不是AB也不是O!怎么还被盯上、我靠极限运动封神、独悦你[带球跑]、沙雕美人揣崽连夜跑路、直男绑定cp系统后、我用娇妻系统称霸星际、敢向皇帝骗个娃
杨暄嫌吵,带着他心爱的蛐蛐避到一旁。再一转头,便见到杨玉瑶身边跟着一个呆头呆脑的人,不是杜五郎又是谁? 他当即就上前去,将杜五郎拉过,道:“你给我过来。” 两人交头接耳地说了几句,杨暄便匆匆跑去找了杨国忠。 *** “你与他说了什么?” “虢国夫人,这是薛白给你的信。” 杜五郎没有立即回答问题,而是将一封信件递了出来,当即被杨玉瑶一把抢过。 “他人呢?” “来了。”杜五郎道:“他要请回陛下,带了兵士,还没有入陈仓城。” “他为何不与我们去蜀郡?” 在杨玉瑶想来,薛白大可与她一起去蜀郡。以他当年平定南诏的经历,在蜀郡亦可得到不小的声望与支援,很快便能位极人臣。相反,圣人虎落平阳,权威必然大跌。 如此一来,他们在蜀郡自是十分快活。 她这种儿女情长的自私想法,就连杜五郎都知道不对,皇帝退入蜀道,损的是关中人心,毁的是天下大局。 眼下与她解释这些是解释不清的,杜五郎遂道:“禁军多是长安人,一旦转道南下,军心肯定会生变。而且薛白还打探到,李亨打算利用禁军不愿南下的心思煽动兵变,杀了杨家,挟圣人到朔方。” 事实上,眼下就连李亨自己都没想过要前往朔方。 杜五郎自然也不知薛白是从何处打听来的消息,说这些话的时候十分心虚。好在,杨玉瑶并未就这个消息的来源多问,相信薛白的判断。 危险感顿生,杨玉瑶便问道:“他要我如何做?” “先下手为强,除掉李亨。之后,召集禁军,带圣人返回长安。”杜五郎道:“薛白已带了两千精锐骑兵候在城外,虢国夫人只需说服了杨国忠答应,举火为号,打开城门,他便可入城保护杨家诸人。” 说话间,杨国忠已大步流星地赶到,不由分说便勒令士卒将杜五郎拿下、要搜索薛白。 但此间多是杨家人,自是不由他胡闹的。杨玉瑶大步上前,抬手便给了他一巴掌。 “给我老实听着!”杨玉瑶柳眉倒竖,字字句句道:“事关杨家存亡,先弄清楚谁是我们的敌人。” 杨国忠已是位极人臣,今非昔比,往日为李林甫含啖不觉屈辱,如今挨了妇人一巴掌却感到落了颜面。 同时,他也冷静下来,仔细一想,既然连薛白都知道李亨要兵变,此事当是确凿无疑了,还真是燃眉之急。 “好,我先处置了李亨一事。”杨国忠道。 说着,他摆出宰相的架势,口风一转,又道:“但薛白要把圣人带回长安,此事绝计不行。这样吧,待除了李亨,你请他来,好好谈一谈,我们带他到蜀郡去,如何?” 去蜀郡自然是更符合杨玉瑶的心思,她遂点点头,道:“除了李亨再谈。” “呜!呜!” 杜五郎被堵着嘴捆在一旁,闻言不由焦急大喊起来。 杨国忠本要杀他,但有杨玉瑶、杨暄要保他,杨国忠遂懒得再理会这个呆子,自匆匆去设法对付李亨。 见此情形,杜五郎神色愈发焦急,心中却是暗道:“好!且让他们起了冲突,薛白才好趁乱行事。” 他来,可没想过只凭三言两语就能说服杨国忠带圣人回长安,无非是挑拨两虎相争。 或者说,这两虎本就要争,他在做的则是打草惊蛇,让薛白能够更好地控制局面。 *** 逃出长安以来,李亨自由了许多。 入夜,他裹了一件斗袯,包着脸,出了驿馆。李俶很快迎了上来。带着他绕过长街,进了一间临时被征用的酒铺。 推门而入,一个中年男子回过头来,才见李亨便激动地拜倒行礼。 “朔方节度判官杜鸿渐拜见殿下,久别经年,殿下更憔悴了啊。” 前半句话报了官职,杜鸿渐的口吻是有些骄傲的,当年他无奈被贬,远走朔方,全靠李亨利用东宫的隐藏的实力保护他,他也没有辜负李亨的厚望,短短几年内迅速升迁,有了今时的地位,足可助力李亨。 而到后半句话,则是满满的关切。他与李亨,不仅是君臣,还有着深厚的情谊。 “国事如此,如何不让人憔悴,快起来。” 李亨双手搀起了杜鸿渐,上下打量了他一眼,欣慰道:“黑了、糙了,但也壮实了,成了国之栋梁。” 得此一言,杜鸿渐顿时感动,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值了,他终于可以被李亨倚为柱石了。 两人很快说到正事。 “圣人已下诏废了李琮。” “若能设法请圣人再复立殿下,则更名正言顺了。” “圣人心中猜忌,只恐不会答应。” 杜鸿渐会意,压低了些声音,道:“今日臣入城时,广平王已交代过,命臣派遣士卒私下告诉禁军将士们不可南下。” “好。”李亨大为满意,又道:“务必要留住圣人。” 因为他还不是太子,故而是一定不能让圣人走掉的。收买了禁军之后,必须挟持圣人,使之下诏册封他。 谋划已定,行事只在这两日了。 忽然,有人匆匆赶了过来,却是李倓。 “阿爷,出事了!” *** 杨国忠见过了杜五郎之后,愈想愈觉得情形急迫。 他原本还打算去拉拢陈玄礼,请对方一起劝圣人南下,此时得了薛白的消息,反而有了别的主意。 “快,我要见圣人!” 赶到衙署,杨国忠也顾不得守在前面的陈玄礼,径直奔向李隆基。 “圣人,大事不好了!” 李隆基刚刚见过陈希烈,正坐在那张并不舒服的凳子上揉着额头。 他本以为杨国忠是来说杜鸿渐一事的,此事确实棘手。当然,他对自己的威望有信心,仅凭一个朔方节度判官,在禁军当中翻不出太大的波澜。 但杨国忠开口却是道:“薛白带着两千精骑追来了,要抢圣人回长安!” “你说什么?他敢?!” “臣探知,陈希烈所带家眷里就有薛白的人,已暗中联络忠王,使忠王为内应,以兵变挟持圣驾……” 来之前,杨国忠已经想得很清楚了。他的立场与李亨、薛白都不同,必须把圣人带到蜀郡。 勾心斗角,他未必斗得过李亨、薛白,那最好的办法就是直接把圣人吓走。 果然,李隆基倏然站起,龙颜大怒,叱道:“他们敢?!” “臣请圣人以安危为重,尽快入蜀。” “立即准备,尽快入散关。” “遵旨!” 杨国忠大声应了,心中略有些自得。他没有被薛白牵着鼻子走,用自己的方式处置了眼前的危机。 还想利用他与李亨两虎相争,等圣人一入散关,让薛白自去与李亨斗吧。 *** 旨意由校将们告知给一个个禁军士卒,让他们早些入睡,天一亮便启程。 于是,城中的灯火一盏盏被熄灭,士卒们蜷缩在黑暗中,打算度过在关中的最后一夜。 渐渐地,又有动人的歌声飘来。 “长相思,在长安。” “络纬秋啼金井阑,微霜凄凄簟色寒……” 这是李白被赐金放还之后思念长安所作,却十分贴合士卒们此时的心境。许多人听得辗转反侧,思念起在长安的亲友来。 几个将领都意识到此夜不宜听这样的歌声,不安地按着刀走了几步。 “谁在唱?” “该是贵妃吧。” “不该唱的啊。” 他们叹息着,但也不敢前去阻止,只好默默地听着。 谈论的声音更少,夜更静,唯有那歌声一遍一遍,飘在小县城里。 “孤灯不明思欲绝,卷帷望月空长叹……” 忽然。 马蹄声击碎陈仓城的寂静,有两骑并辔驶来,身影皆是高大挺拔,手执火把。 他们一边策马,一边大喊道:“不去蜀郡!不去蜀郡!” “今赴散关,何日再归长安?请陛下暂往河朔、点集豪杰,谋为兴复!” 这声音惊醒了才刚刚入睡的禁军士卒,将领们翻身而起纷纷大喝。 “什么人?!” “射杀他们。” “谁敢放箭?广平王、建宁王在此!” 众人目光看去,却见来的真是李俶、李倓兄弟二人。 依他们的原计划,该先暗中串联了禁军再举事。可今夜突然得知了圣驾立即南下的消息时,他们根本还没做好充足的准备。 摆在李亨面前的路有三条。一是老实随圣人南下、垂首听圣人摆布;二是放弃挟制圣人、谋太子名义,只以忠王身份独自西向;他的两个儿子皆是果决之人,当机立断选了第三条路——临时兵变。 此时,面对着禁军的箭矢,两个年轻人凛然不惧,依旧大喊道:“不去蜀郡!” “我知伱等皆不愿离开关中,随我去劝圣人!” 这等动静,很快便惊动了李隆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