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H - 历史小说 - 满唐华彩在线阅读 - 满唐华彩 第510节

满唐华彩 第510节

    这一下,彻底扫了李隆基的兴,他淡淡看了高力士一眼。

    高力士遂上前几步,听着薛徽耳语,之后回到御榻边,小声地禀报道:“圣人,李延业不见了。”

    李隆基终于目光一凝。

    “今日一整日,薛徽都未见到李延业,本想着是醉酒误事了,但薛白一说,薛徽亦感不安,圣人是否……?”

    高力士的话没有说完,但意思似乎是停止上元宴。

    彻夜通明地点花灯本就是非常危险的一件事,尤其是经过了骊山刺驾案、王焊叛乱这两件事之后,更让人不安。

    “陛下。”薛白再次开口,道:“臣顺着李延业一案,查到南诏有叛唐附吐蕃之迹象,今夜,若是李延业救走南诏质子,此不足惧,唯惧……”

    “薛卿醉了。”李隆基竟还笑得出来,朗声道:“朕知你年纪轻轻任官御史,尽心竭力,竟是上元佳宴也想着这些,带下去醒酒。”

    当即,几个宦官上前,要拖走薛白。

    “陛下,臣是为陛下安危考虑。”

    薛白却不走,反而提高了音量。

    “郭虚己忽然离世,西南大柱倾倒,吐蕃虎视眈眈,阁罗凤久怀异志,云南太守数封奏章被劫,金吾将军勾结吐蕃,我等能于长安见到如此多迹象,可知西南边陲已是何等危机四伏?当此时节,竟有人蒙蔽圣听,粉饰太平,视圣人安危不顾、视社稷安危不顾,臣宁死不敢坐视!”

    他终于把这一番话当众说了出来,再一次,把自己推到了风口浪尖。

    李林甫几乎要拍案怒叱,手掌都高高抬起了。

    到最后,这位右相竟是忍住了,他明知薛白剑锋所指就是他,那就更不能马上跳出来了。

    但他不跳出来,薛白却是直接就点了他的名。

    “南诏叛乱已成必然之势,李林甫为一己私利隐瞒此事,祸国殃民……”

    “拖下去。”

    此时,宦官们已经拥上去拉住薛白,杨玉瑶不由站起身来,杨玉环则是想要说话但憋了回去。

    忽然,又有人站了出来。

    “陛下,臣亦有本奏。”

    是李泌。

    李泌声音清朗,走到了殿中,执礼道:“薛御史所言之事,乃臣与他一同查证,绝非危言耸听。李延业勾结吐蕃、南诏,居心难测。”

    说到这里,他向凤迦异的位置看了一眼,皱了皱眉,补充了最后一句。

    “请圣人以安危为重,暂时歇宴。”

    李隆基没有马上回答,先是不易察觉地扫了陈玄礼一眼。

    陈玄礼遂向殿外执防的郭千里看去。

    “陛下,臣方才就发现了,李延业、凤迦异不在,深怕南诏王质子趁上元夜逃了,已派人去找。”

    郭千里当即上前,高声道:“但兴庆宫的防卫森严,臣守着,肯定不会再……”

    “住口!”

    “再”字一出,陈玄礼连忙喝止。

    但殿中已经安静了下来。

    就是这片刻的安静,要将薛白拖下去的宦官们停下了动作。

    “陛下,臣自知冲撞了陛下,甘愿受罚。”

    薛白挣扎着,将头上的璞头摘下。

    众人都是一愣,不知他这是在做什么。

    “臣是官迷,出身贱奴,幸得陛下厚恩,点为状元。今日愿被贬为庶民,惟请陛下醒悟,罢免奸相、整顿边镇。”

    “放肆!”

    李林甫忍无可忍,终于拍案而起,叱道:“胡闹够了!”

    “臣亦愿以这翰林之官位谏陛下!”李泌朗声道。

    他却没有摘璞头,而是解下了腰间的金鱼符。

    “臣七岁得陛下礼遇,点为神童,今愿以直谏报陛下厚恩。”

    眼见这一幕,李琮坐在那,额头上已出了细细的汗。

    他目光不时看向凤迦异那空着的位置,不时看向哥舒翰,心中举棋不定。

    下一刻,又有一道身影起身了。

    李琮吃了一惊,转头看去,只见永王李璘已走到了殿中。

    “禀圣人,剑南节度使郭公是儿臣的舅舅,因此儿臣有话想说……”

    第292章 元夕

    诸皇子之中,永王李璘算是相貌最差的之一,远远比不上皇侄李珍酷似李隆基的程度。

    一直到了天宝年间,随着郭虚己屡立战功,李璘才借着舅舅的势逐渐在诸王中脱颖而出,眼下郭虚己一死,若无意外,他往后已很难再崭露头角。

    他得把握住每一个机会。

    “天宝六载,南诏部落首领董哥罗叛乱,舅舅南下诛杀之;次年,舅舅西进吐蕃破千碉城,逢南诏爨日进又叛,舅舅唯遣麾下将领平叛,此时已有奏报称阁罗凤不肯配合;天宝八载,舅舅破吐蕃四十城,再闻阁罗凤之叛,欲亲往南诏,未已,竟与长子一起染病身亡,此事蹊跷啊!或是南诏与吐蕃勾结,害死了他们!”

    李璘早有腹稿,将母家的战功在群臣面前再次叙述了一遍,抛出他的看法,显得他有理有节。

    闻言,群臣中不少人忍不住交头接耳,小声嘀咕起来。

    李隆基闭上眼,强忍着怒气,心里想到今夜的上元宴已经被毁了。

    这是他一年仅有一次、且一生中剩不到十余次的盛宴。他亲自排演了半年的新戏还没摆上台,他还答应过范女,让她登台献唱,教坊没有给她的公平,将由他这个圣人亲自给。

    但此时,就算喝退这几个年轻人,气氛已经毁了。

    想着这些,李隆基睁开眼,目光冷漠,先看了李璘一眼,李璘当即骇然,连忙跪倒在地。

    他这才移开目光,看向了李泌,李泌目光坦荡,站在那儿,浑身气质依旧温润如玉。

    最后,他看向了薛白。

    这一个瞬间,李隆基竟然感觉到他看不透薛白,不能够确定这个少年郎在想什么。

    装的?

    李隆基心中有了判断,于是稍稍舒展身体,摆出高高在上的聆听姿态。

    “永王是关心则乱,请圣人勿怪。”李林甫起身,先是环顾殿上谏言的三人,带着笑意,道:“都是年轻人,沉不住气,不过是南诏使臣未赴宴,岂值得大惊小怪?”

    不愧是宰相,一开口便让许多人感觉到事态并不严重,尤其是“年轻人”一词,能让人意识到永王其实是个非常没主见,极容易被怂恿之人。

    接着,李林甫转身,板着脸道:“薛白,谁让你串联闹事、坏了好端端的上元宴?!”

    他知道薛白没有幕后指使,但正好能借机把圣人的怒火烧到更多敌人身上。

    宴上众人才安静下来,闻言再次响起了细碎的嘀咕声,本以为右相是要平息事态,没想到竟是当场发难。所有人都看向薛白,暗道得罪了右相只怕难有好下场。

    更让人没想到的是,薛白竟招供了。

    “是左相陈公。”

    “什么?”

    “左相心系大唐社稷,担忧南诏形势,命我于上元宴直谏。”薛白道,“但不知到了右相嘴里,如何成了串联闹事?”

    “我没有!”陈希烈被这荒诞的一幕惊得懵了,反应过来才连忙起身,郑重行礼道:“圣人,绝无此事,老臣从未与薛白如此说过!”

    薛白不等旁人开口叱喝,当即又道:“那就是太子。”

    “什么?!”

    众人皆感错愕,认为薛白这是疯了,说话完全没有章法,毫无顾忌地张口乱咬。

    连李林甫也惊讶得瞪了瞪眼,他确实是想把李亨指为幕后黑手,把这一连串的事全都做成东宫与薛白勾结……

    “是太子指使我在上元宴闹事。”薛白继续说道,“太子允诺将和政郡主嫁我,命永王李璘、驸马张垍、翰林李泌与我交好,诬告金吾将军李延业与吐蕃,因李延业乃右相之心腹。我们又伪造证据,放出南诏叛乱的消息,劝南诏质子凤迦异逃出长安。为的,就是在上元夜坏圣人雅兴!”

    “你!”

    李林甫没想到薛白说得如此之快,把他打算安排的罪证直接抛出来了。

    “我交构东宫、妄议边事、冲撞圣驾,右相大可治我的罪,贬我到夜郎、崖州,可惜我已辞官了,请右相直接杖杀我罢了!”

    “圣人,你看这竖子,简直无法无天!”

    出仕数十年,为相十数年,李林甫还从未这么生气过,因为他要说的话却被抢先说了,他已不知所言,唯请圣人作主。

    苗晋卿、宋遥等右相党羽们连忙站起身回护。

    “太放肆了,御宴之上如此夹枪带棒,血口喷人,礼官何在?”

    “亏得是状元郎,如此撒泼,成何体统?”

    不知谁这般教训了一句,薛白当即转身,指着苗晋卿,道:“至少我这个状元未曾在御前覆试时拽白,将朝廷颜面丢得一干二净!”

    “……”

    李琮惊呆了。

    薛白说过“必会站在庆王之前”,但他没想到,竟是这样的局面。

    眼看苗晋卿呆若木鸡,有那么片刻工夫,李琮完全忘了去想是否出面这件事,之后他才想起去看圣人的脸色,但御榻上的圣人已经无悲无喜,像一尊神像。

    而就在李琮的上首,李亨已经站起身了。

    诸王之首、储君之位的一侧,只有张汀依旧跪坐着,从容优雅地端起酒杯抿了一口。

    就是张汀这副平静的模样,让李琮感到了一阵不安,他终于坐不住了。

    ***

    李亨起身的同时,张垍也起身了,两人几乎是同时走到殿中。

    张垍低下头,有个稍稍抬手的动作,让李亨先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