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八十五章 晋王的手段
书迷正在阅读:旭日少年(年下nph)、城楼之下(双重生 追妻 1v1 HE)、重装机兵:战车恰恰、在种地综艺,操庄稼汉爱豆(NP高H)、一步之遥(1v1,H)、占有你的身体(女尊)、锦鲤娇妻:摄政王宠妻手册、冠军教父、财务自由从天天中奖开始、特工易冷
		
		    太原府。    山西承宣布政使司衙门。    布政使关贤正坐在他的大案前,拿着户部给的移民方案发愁。    时而用毛笔圈圈点点。    布政使司左参议急急而来,在关贤耳边悄咪咪地说话。    “什么?晋王派兵强行抓人?”    关贤蹭地一下站起身来。    “是啊,连士绅都抓了,洪洞县乡绅大户程家,也被抓了大半。”    左参议说着将手中的告示递了过去,继续道:“晋王说了,洪洞县只是第一个,太原、平阳二府各州县若再不按时移民,不分老幼全家都得抓!”    关贤接过一看,脸拉得更长了:“这告示怎么是以布政使司衙门的名义发的?”    他是布政使,居然不知道有这事?    左参议道:“是那都事丁题写的,说是晋王交给他的差事,他不敢不从。”    布政使关贤的脸陡然冷了下来:“不知好歹的东西,着提刑按察司将他拿下!”    左参议道:“大人,就算将丁题拿了,告示已发出去多日,只怕很多人已经赶去洪洞县了。”    官府都下这种公告了,算是最后通牒,老百姓哪里敢反抗?    更不敢拭目以待,只能响应号召。    再看告示内容:“凡移民者必须到洪洞县的广济寺办理迁移手续,领取凭照川资,不愿迁者也必须到这里向官府央情......”    关贤的表情逐渐凝重,缓缓道:“晋王这招,只怕是招诱啊!”    他为官多年,一眼便看出告示中隐藏的套路。    那移民,不管愿意不愿,横竖都要来洪洞县广济寺集合。    他们既然来了,还能走吗?    若是无视告示不来?    今日的洪洞县就是下场。    甚至更严厉!    正如晋王所说:“凡是预期不来的,官府上门抓人,到时全家不论几口人,一律强行迁走!”    妥妥是征派强迫的办法。    左参议像是抓到了大把柄,惊喜道:“大人,咱们要上书朝廷弹劾晋王吗?”    在他看来,若能搞一把晋王,必然会引起东宫皇太孙的注意。    “弹劾晋王?你有脑疾不成?”    关贤悠然道:“官员弹劾藩王,你是想本官自断前程吗?”    谁不知道当今圣上护短?    那官员又道:“那就由着晋王胡来?”    关贤意味深长地说道:“不管他,移民之策是朝廷大计,咱们山西的任务只要能成就行。”    “况且此是晋王所为,老百姓骂也骂不到咱们身上,且对皇太孙也有好处。”    关贤知道,身为一高官官,最好不要掺和进皇家斗争中。    他只要将此事提前上报东宫,朝中自然会有人对付晋王。    ......    山西平阳府,绛州。    一座青石砌成的五孔大石桥,神气地跨在汾河上。    这儿显然是一条交通要道,熙来攘往许多人在等着过桥。    他们以青壮居多,一个個背着家当,如逃灾般地排场一条大长龙。    桥头上,站着一队兵丁,还有一名县吏模样的人在指挥交通。    几名行商模样的人默默站在一旁,冷静地看着。    纪纲和几名锦衣卫奉命到山西。    一路上全是这种场景。    一个老汉挑着担子走了过来,见纪纲没排队,望了一眼便直接插了进来。    纪纲上前:“老丈。”    那老汉以为对方几人来找茬,连忙扛着扁担准备让开。    纪纲顺势移步上前拦住他:“请问老丈,你们是要去哪里?”    那老汉惊觉地看着几人,问道:“几位不是本地人?”    纪纲道:“在下是从山东前往太原做生意的行商,途经贵地。”    那老汉叹了口气:“原来如此,既然你们是外地人,也不用去洪洞县了。”    “去洪洞县?”    “是啊,太原、平阳二府移民的都得去洪洞县广济寺大槐树下集中。”    老汉补充道:“是山西布政使衙门下发的告示,听说朝廷还派了个亲王来监督,不去不行啊!”    旁边有个中年人搭嘴道:“不愿意迁走也行,告示中不是说了,可以来此向官府央情请托,大不了花点银子。”    这时,桥头的官吏向这边吆喝了:“快些过桥!别老是待在那儿!再走二十里路开饭!”    洪洞县一事,让太原、平阳二府各州县的百姓慌了神。    他们成群结队的赶往洪洞县。    只见路上全是拖家带口的人。    好在一路上官府管吃喝,老百姓的怨声倒是少了许多。    纪纲看了一会儿,寻了个没人地方,也伪装成了老百姓,混入人群。    晋王朱棡发出告示仅仅半个月后,太原府和平阳府十几个州县的人潮涌入洪洞县。    广济寺内,香烟缭绕。    靠近山门的地方,有个像是衙门的办公场所。    “肃静”、“回避”牌分竖在两边,中间是摆放文房四宝的公案,上面有惊堂木、令签。m.zwWX.ORg    在公案的后面挂有一幅地图,是官员用来研究迁民方向及线路的。    此时,成千上万的民众齐聚在洪洞县广济寺大槐树下,喧声冲天。    “不要挤,都一个个来!”    官差的呼喝声此起彼伏。    门前摆着两个公案,其中一个是办理各种迁民手续的小公案。    另一边公案是用来为移民们登记造册的。    旁边还放置着几个大箱子,里面装满了供移民迁移路途中花费的银锭铜钱。    移民们在此拿上迁民凭照,由书吏填写好,然后再去另一边公案处领上川资,就被迁走了。    忽然公案前传来一声高呼,一青壮正与官吏扯皮。    “告示上不是说不愿迁者可以到这里向官府央情吗?我不愿意迁!”    “你不愿迁就不迁了?拿着川资凭证赶紧一旁排队!”    那青壮大叫:“我不迁!你们骗人!”    很快,不愿迁走的人,意识到被官府骗了,人群中发生了骚动。    忽然,广济寺山门的地面隐隐颤动,像是大股人马行进的声音。    众人赫然转头。    发现大量兵马已是将广济寺围得水泄不通。    他们个个身着甲胄,奔跑起来伴随着阵阵甲叶碰撞之声。    晋王朱棡,调动了山西三万兵马!    不是普通官兵,全是上过战场的正规军!    众人大惊,现场短暂的惊呼后,渐渐安静了下来。    此时朱棡出场,他骑着高头大马,挺着身子来到人群前。    他扬着马鞭洪声道:“在场所到之人,不论男女老幼,一个不留全部迁移!”大明第一帅的大明:我的祖父是朱元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