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十五章 老朱的盘算
书迷正在阅读:旭日少年(年下nph)、城楼之下(双重生 追妻 1v1 HE)、重装机兵:战车恰恰、在种地综艺,操庄稼汉爱豆(NP高H)、一步之遥(1v1,H)、占有你的身体(女尊)、锦鲤娇妻:摄政王宠妻手册、冠军教父、财务自由从天天中奖开始、特工易冷
		
		    在赵勉等人赞许的神色中。    朱允炆还在洋洋洒洒的畅谈减税构想,以期做到为百姓减负,善待百姓的壮举。    上面的朱元璋,表情青砖多云。    明显不高兴了。    他打断了侃侃而谈的朱允炆:“吴王,你来说说!”    “是!”    “孙儿以为对待百姓,当如父母之爱子,兄之爱弟,闻其饥寒为之哀,见其劳苦为之悲。”    朱允熥上来就是一顿拽文,担心老朱不爱听,干脆直截了当说道:    “反贪治腐,奖励农商,朝廷不要干预太多,让百姓们可以顺应自然去发展,就是对百姓最大的善待!”    别的不多说,即便朱允熥对老朱有些政策很不满,比如影响生产力的各种贱籍。    但他不会当面说,尤其是在这大庭广众之下。    自己什么身份朱允熥还是拎得清的。    等坐上那个位置,再废除就是了。    非要上赶着惹老头不开心?    瞧瞧朱允炆和那帮文官,还自以为很聪明?    咋滴,你们有内幕会今天会被立为皇太孙?    最后是众人期待已久的第三考。    所有人都以为,这一波结束,皇太孙的人选就定下了!    百官竖起了耳朵。    只听朱元璋缓缓道:“崇山侯李新奏请要修一条将秦淮河和石臼湖相连的运河,名为胭脂河,作为内河漕运。”    百官认真听着,还不觉有什么不对劲。    可能是考核修河问题?    毕竟这也是利国利民的大事。    “户部,你们怎么说?”    朱元璋看向赵勉。    赵勉硬着头皮道:“陛下,户部没预算啊!要不缓缓?”    “利国利民的事怎么能缓呢?”    朱元璋不悦道:“胭脂河一旦修成,浙北运往京师的粮草,将更加便利,还可以方便民众出行,何乐而不为?”    赵勉摇头:“户部是真没钱......”    开凿运河不是修河,少说要上百万两银子。    胭脂河工程需要在一条长约十里、高三十米的胭脂石岗上开凿。    在爆破技术不发达的古代,工程的难度是可想而知的。    难度高,意味着花钱多。    哪知朱元璋却道:“没钱好办,朕这就为你户部想办法。”    众臣一愣。    皇帝想钱了!    朱元璋沉吟一会,说道:“这第三考,即关于运河开辟,吴王和惠王分别出京筹钱。”    ???    满殿百脸懵逼。    说好的立皇太孙,怎么又让二王出京筹钱?    朱皇帝又在空手套白狼?!    朱元璋道:“两位皇孙仁义至孝,德行兼备,至于能力如何有待检验。”    大臣们不乐意了。    噢,派两个皇孙出京捞钱,谁捞钱多谁的能力就强?    您这算盘打的,隔着长江都能听到响声。    面对诸臣的质疑,朱元璋当场表态:“朕说了,三考结束后册立皇太孙!”    “陛下圣明!”    率先跳出来支持的是户部尚书赵勉。    他觉着,不就是百万两银子嘛,让江南的士绅豪商们凑凑,这不轻轻松松?    在文官的大本营,还能缺钱?    这波优势在我!    洞悉了赵勉意图的文官们,纷纷跳出来支持。    我们江南众筹册立皇太孙!    皇帝陛下这事干的漂亮!    我们举双腿也要支持!    哪知,朱元璋又补充了条件:“让吴王去苏州府和浙江筹河款,惠王去凤阳府和河南筹河款。”zWWx.org    “......”    赵勉傻眼了。    刚刚举双脚支持的官员们也愣住了。    换家战术?    支持朱允炆的朝中文官,多出生在直隶和浙江一带。    而支持朱允熥的武勋们,多出自河南和凤阳府。    现在让二人互换大本营筹钱,大有深意啊!    直到此时,朱允熥才勉强洞悉老朱的意图!    第三考朱元璋已经明确说明是考验能力。    去对方老家折腾,涉及真金白银,大量筹钱铁定是十分困难的。    谁若能做的好,无疑是能力的体现。    赵勉着急表态,是因为他觉得优势仍在朱允炆这边。    若自己的钱袋子都看不住,还有何面目立足户部?    到时候让浙江士绅地主们,拼命给惠王攒钱!    政治投献,机会难得,你们来不来?    别的不敢说,这种一百年都难遇到一次的好事,富商们会抢着送钱!    能当上皇太孙,也就意味着未来是皇帝,洪武皇帝还能有几年活头?    未来皇帝拉你投不投?    没读过书不要紧,生意人总归听过吕不韦的事迹吧?    散朝后。    惠王府,存心殿。    香炉袅袅。    朱允炆看向黄子澄:“你说,皇爷爷他为什么这样做?”    他想破了脑袋,也不明白这几天老朱在搞什么。    黄子澄想了想,道:“陛下在造势!”    “造势?什么意思?”    “京官投票,两位殿下支持人数一目了然。”    “奉天殿三考,两个问题直指未来国策。”    朱允炆皱眉:“国策?”    黄子澄道:“臣也是刚想到,陛下或许真正考验的是,未来的储君是否会改变他既定的国策。”    朱允炆脸色一变:“那我岂不是犯了忌讳?”    黄子澄安慰道:“不怪你,是赵部堂他们心急了。”    旋即一想,那吴王,心思好深沉!    看着啥也玩不明白的惠王,黄子澄暗自一叹。    如此对比,他与吴王真的相差甚远啊!    当初在大本堂,走眼了.......    朱允炆还以为黄子澄在分析,于是又问:“那第三考出京筹钱呢?真为开凿运河?”    既然已经站队了,想别的也没啥用了。    黄子澄说道:“开凿运河不会有假,筹钱也是真的,陛下应该是利用此事,顺道考验的。”    “考验什么?”    “考验惠王殿下您,能否有手段在武勋的地盘弄到银子!”    “考验吴王殿下,能否有手段在文官的地盘撬开嘴!”    朱允炆愁眉苦脸道:“我就怕秀才遇到兵,有理说不清啊!”    在他看来,无异于让他在勋贵地盘虎口夺食。    黄子澄郑重道:“殿下,这是您最后的机会了!”    决赛圈,赢了当皇帝,输了就藩混吃等死一辈子。    “先生.......我能行吗?”朱允炆有点慌。    黄子澄给了一个鼓励的眼神:“你必须行!我们会鼎力支持您的!”    “多谢先生!”朱允炆深施一礼。    “我们就算砸锅卖铁,也要助惠王殿下登上皇太孙大位!”    黄子澄表示,江南的财主海了去了。    如苏州府的沈家,富可敌国,其祖上沈万三可是天下首富!    而沈家,与朝中几位大佬,有着深厚的交情!大明第一帅的大明:我的祖父是朱元璋